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,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,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。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,業務遍布上海、重慶、深圳、北京等城市,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。
大腦,這個人體最精密的器官,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戰。每10秒就有一個中國人發生腦卒中,每28秒就有一人因它死亡。
2025年9月16日是中國腦健康日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,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日益加劇,維持大腦健康已經成為關乎每個人身體健康和長壽的重要議題。
在眾多腦部疾病中,腦卒中(俗稱“中風”)是最為兇險的“頭號殺手”,它不僅發病急、致死率高,更帶來了驚人的致殘率。
腦健康與腦卒中:嚴峻的現實
腦健康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能力、記憶功能、情緒調節以及日常生活質量。隨著年齡增長,腦健康風險顯著增加。
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,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。
缺血性腦卒中(占80%以上)是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;出血性腦卒中則是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。
《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(2023)》數據顯示,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腦卒中現有患者達1242萬,平均每10秒就有1人發生腦卒中,平均每28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。
腦卒中已經成為中國居民首位死因,也是成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,給患者、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負擔。
傳統治療方法
目前,腦卒中的治療主要依賴兩種方法:靜脈溶栓和機械取栓。
靜脈溶栓需要在發病后4.5小時內進行,通過藥物溶解血栓;機械取栓則可以將時間窗延長至24小時,通過手術器械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。
然而,這些治療方法存在明顯局限性:治療時間窗窄,很多患者無法在黃金時間內到達醫院;治療并發癥風險較高,可能引起出血等嚴重后果;治療效果有限,特別是對于大血管閉塞患者。
數據顯示,我國2019-2020年靜脈溶栓率僅為5.64%,血管內治療率僅為1.45%。即使患者成功存活,很多人仍會面臨嚴重的后遺癥。
干細胞療法:再生醫學的新希望
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,干細胞療法為腦卒中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。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,能夠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。
2025年7月3日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啟動了CG-BM1異體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Ⅱ期臨床試驗,這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產品在該領域的應用。
干細胞治療腦卒中的潛力在于其能夠通過多種機制促進腦組織修復:研究發現,干細胞可通過旁分泌信號傳導等機制(釋放趨化因子/生長因子)發揮心臟再生作用,這些因子能調控炎癥、促進血管新生、募集內源干細胞及重啟心肌細胞周期實現協同修復作用。
作用機制:多途徑促進腦修復
干細胞治療腦卒中的作用機制復雜而多樣,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:
細胞替代與分化:干細胞能夠分化為神經細胞,替代受損的腦細胞,重建神經通路。
血管新生:干細胞通過分化為血管相關細胞促進心臟血管生成,該機制對缺血組織修復尤為關鍵。
免疫調節:干細胞能夠調節免疫反應,減輕炎癥對腦組織的損傷。
抗氧化應激:通過清除自由基,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。
神經營養因子分泌:干細胞分泌多種生長因子,促進神經細胞生存和突觸形成。
研究表明,干細胞通過加強免疫調節、分泌營養因子及其神經分化潛能,產生神經保護效應。
前沿研究:從實驗室到臨床
國際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干細胞應用腦卒中的新可能性。
一項發表在《Biomaterials》的研究表明,MiR-138能夠通過GATAD2B/MTA3/WNTs軸將牙髓干細胞重編程為GABA能神經元,研究人員將這些“新生的”神經元移植到中風模型小鼠的大腦受損區域。結果顯示,移植的細胞成功存活并進一步成熟,與宿主神經網絡建立了聯系,顯著改善了小鼠的運動功能。
結語
隨著干細胞療法和再生醫學的進步,曾經不可逆的腦損傷修復正逐漸成為可能。
每年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,都是一次提醒:我們的大腦需要悉心呵護,而科技進步正在為腦健康保駕護航。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14296122500537X?via%3Dihub
https://www.sohu.com/a/911129362_99995810?scm=10001.325_13-325_13.0.0.5_32